引言
在投身革命之前,李大钊本来拥有温馨、幸福的家庭,可国难当头之下,他无法对民族危亡坐视不管。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可以说是倾尽所有,直到生命的终结也仍在维护党的命脉,就算死亡也不能动摇他的内心。
除过李大钊的革命事迹,他与妻子赵纫兰之间的经历也是后人所津津乐道的故事。在李大钊即将被施以绞刑前,他用鲜血书写下了一篇名为《狱中自述》的文章,字里行间尽数对妻子的感激以及思念。那么李大钊与赵纫兰之间究竟有过哪些过往,能让他临终前也难以忘怀呢?
01
李大钊和妻子赵纫兰两家本是世交,双方都是河北乐亭县的富裕人家。可惜李大钊的父亲英年早逝,母亲在他懵懂无知的年龄也因精神压力过大,撒手人寰。彼时李家上下只有祖父母以及李大钊祖孙三人。
虽然家境殷实让一家人从未担忧过衣食住行,可家中没有顶梁柱便代表这家人在村子中失去了话语权,时常会受到他人的欺辱。随着李大钊的年龄增长,祖父母迫切地希望他能够成家立业,恢复李家往日的繁荣兴旺。
早在李大钊年幼时,李家人便和同村的一户姓赵的人家说了一门亲事,希望李大钊和年长他六岁的赵纫兰结为父亲。在李大钊十岁那年,心智尚未发育成熟的他便被告知自己已经结婚的消息,可他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爱情,对眼前的赵纫兰也没有好感。
对于赵纫兰而言,她也并不懂得这门亲事的意义所在,起初完全是靠那份责任心与怜爱驱使着她承担起妻子的责任。嫁入李家后,赵纫兰任劳任怨地揽下了家中大大小小的脏活累活,因此她也备受李大钊祖父母的疼爱。
02
年起,李大钊便考入了北洋政法学院,在学校中他接触到了前所未见的先进知识,同时也让他领会到家族中所遵从的一些准则是封建陋习,包括他的婚姻,还有赵纫兰的裹小脚。
随着时间推移,夫妻二人之间产生了巨大的思想鸿沟,大字不识的赵纫兰有时无法理解丈夫的言行,同样这也让她忧心忡忡,生怕李大钊日后会嫌弃见识短浅的自己。可夫妻二人相濡以沫多年下来,李大钊也变得愈加成熟稳重,对赵纫兰的爱意不减反增。
年,夫妻二人生下了第一个孩子,并为他命名为李葆华。长子的出世为这个冷清已久的家庭带来了无限的温情。平日里,李大钊一家会听到他人的闲言碎语,认为夫妻二人并不般配。可李大钊总是深情地看着赵纫兰,一字一句地回答:“她是我妻,年龄比我大,不识字,裹小脚,有她我才有一切。”有时候爱情便是这么奇妙,它能够让人抛弃一切偏见,大度地包容爱人的缺陷,由此可见李大钊对妻子沉甸甸的爱。
03
李大钊东渡日本留学后,赵纫兰一人承担起了照顾一家老小的重担,默默地等候丈夫的归来。归国后的李大钊与往日大为不同,他的眼神似乎变得更加坚定起来,转身便投入到了唤醒国民思想觉悟的运动之中。
当赵纫兰得知丈夫掀起了文化思潮,并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后,她的思想也受到了丈夫潜移默化的影响,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革命人士,继续为丈夫分担一切。可令所有人都始料不及的是,一家人还没能尽享团聚的幸福,灾祸却抢先一步到来。
年,张作霖命人闯入苏联大使馆,将包括李大钊在内的共产人士全部抓捕入狱。与此同时,李大钊的家中也被人抄家,全家人都被逮捕。在牢狱中,李大钊誓死不从的行为激怒了军阀,他们最终对这位革命家施以绞刑。
所幸的是赵纫兰和子女们在友人的帮助下被释放,但很快她便得知丈夫遇害的噩耗,身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据女儿李星华回忆,母亲那天向她询问父亲遇害的日期,并颤抖地告诉他们,一定要记住这一天,这是你们父亲英勇就义的日子。
结语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李大钊和赵纫兰的爱情显得弥足珍贵,试问天下能有多少人能做到李大钊这般呢?希望李大钊的后人能够铭记父亲的革命精神,将这份火种永世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