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红色镇馆之宝讲述尘封的历史澎湃

北京权威湿疹医院 http://pf.39.net/xwdt/210706/9150611.html
                            

导读

唐山,是一片英雄的土地。在这片热土上留下无数共产党人、革命先辈英勇奋斗、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从馆藏的珍贵革命文物中,打开尘封的历史,发现感动的故事,共同缅怀那些用鲜血和生命铸造信仰的民族脊梁、人民英雄。

▼▼▼

01

岁的藤椅

一把藤椅,有着一百年的历史,唐山市乐亭县大黑坨村李大钊故居里最珍贵的文物之一。

驻足凝望,犹如精神坐标,看似无声,却带给人深深的思考。

当年,李大钊亲自买来了这把藤椅,坐在上面伏案疾书,撰写了数十篇宣传马列主义、传播革命真理的文章。其中,《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我国第一篇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文章;也是坐在这把藤椅上,李大钊把《晨钟》“敲响”,一份份泛黄的报刊,记录着先驱在国家危亡之际的求索与呐喊……

“这把藤椅是在李大钊牺牲后,他的夫人赵纫兰从北京运回故乡的。”李大钊故居管理处副主任,也是李大钊夫人赵纫兰弟弟的孙子赵书明说,睹物思人,人们仿佛又看到那个“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坚定身影。

在前不久的一次采访中,赵书明用浓浓的乡音向我们还原了百年前李大钊回乡时与族里小舅子的一段对话——

“三姐夫,您在北京大学当教授是干啥的?”妻弟问。

“点种!”李大钊答。

“三姐夫别逗我了,点种那不是庄稼地里干的活吗?”

“我点的是不一样的‘种’,革命的种子。”

“大黑坨就是李大钊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李大钊在北大任教期间,每逢寒暑假回乡,常和村民拉家常、谈理想,让革命的种子在故乡的土地上生根开花。”赵书明介绍,中国共产党党史界有一句话:“南陈北李,相约建党”,陈是指陈独秀,李就是李大钊。

李大钊是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最先提出建立以“共产党”为名的政党。

02

樟木书箱

“这对樟木书箱是李大钊年到广州参加国民党一大时带回来的,书箱长83厘米,宽43.5厘米,高30厘米,边角有铸铜,两侧有拉手,便于托运。”李大钊纪念馆副馆长于海英介绍,虽几经辗转,但眼前的这对樟木书箱保存依然完整。

这是李大钊促成国共合作的历史见证。

当时因为参加国民党一大期间很多的文献资料积累日多,再加上李大钊有购书和藏书的爱好,所以在广州也买了很多的重要的书籍,顺便在广州开会期间买了这个樟木书箱,“因为樟木能防蛀虫,所以大钊就把重要的文献资料、书籍都放在里面。”于海英讲道,书箱运回北京以后,李大钊也是非常珍爱,经常把自己收藏的重要的书籍文献放在里面。

李大钊一生的藏书非常多,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还记挂着自己的藏书。李大钊在《狱中自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钊夙研史学,平生搜集东西书籍颇不少,如已没收,尚希保存,以利文化”。李大钊牺牲以后,夫人赵纫兰就把这对樟木书箱带回了乐亭老家。这对书箱是李大钊博览群书追求革命真理的见证,也寄托着家乡人民对李大钊的哀思。

03

《唐山煤厂的工人生活》

迎接建党百年之际,开滦博物馆的珍藏——年版的全套《每周评论》,通过长城新媒体平台首次公之于众。

泛黄报纸的字里行间,主张公理,反对强权的气息,跃然纸上、奔涌而来。

这,也是了解当时开滦矿工生活的一个窗口。

“工人的生活尚不如骡马的生活,工人的生命尚不如骡马的生命。”曾在年撰文为矿工的悲惨生活大声疾呼的,正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

百年后再访开滦博物馆,仔细观察着展示的年3月9日李大钊以“明明”为笔名在《每周评论》第十二期发表的《唐山煤厂的工人生活》。力透纸背的文字,让我们回望历史时刻,品读着红色印记钩织而成的力量。

“《每周评论》与《新青年》相互补充,成为了五四运动时期最重要的报刊之一。李大钊是《每周评论》的重要撰稿人,我们从中发掘红色故事、汲取红色养分,激励一代代人传承红色基因。”开滦博物馆馆长王立新深情讲述。

04

节振国工资卡片上的肖像照

通过这张近2寸照片,我们“认识”了节振国。

时光定格展柜里的节振国职工登记表,记录了节振国曾作为开滦矿工的详细信息——登记号数:,年龄:26,雇用年份:民国二十年(年)六月十五日……背面是工历记录,上面有工资发放记录。

“抗日英雄节振国单独的清晰照片,一直没有发现。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张照片,在开滦党史的研究上有着重大意义。”开滦博物馆特聘研究员杨磊激动不已地讲到,直到年,一位与节振国一起参加罢工,后投身革命的烈士王家义的女儿将收藏多年的节振国工资卡片上的照片捐赠给了开滦博物馆,填补了节振国烈士研究资料中的空白。

开滦工人阶级在民族危亡关头面前,表现出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和英勇顽强的抗战精神。年的开滦五矿大罢工在敌后树立起抗战斗争的一面光辉旗帜。

05

《他们特别能战斗》

这是一张年12月19日的《人民日报》,在它的头版刊发了长篇通讯《他们特别能战斗》,无声却有力地告诉我们开滦煤矿的革命矿风。

开滦多年的发展历程,创造了多个中国近代工业的第一,享有“中国煤炭工业源头”“中国近代工业摇篮”等盛誉。开滦始终与祖国命运紧紧相连。毛泽东同志赞扬开滦工人“特别能战斗”,成为几代开滦人传承的企业精神。

“特别能战斗”精神,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开滦人总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年8月7日,也就是唐山大地震后第10天,开滦率先出了第一批抗震煤,仅用一年多一点的时间,7个生产矿井全部恢复生产。

唐山,在红色基因的传承中,

这片热土上的红色力量一直在澎湃!

原标题:《唐山:“红色镇馆之宝”讲述尘封的历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325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