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评选李大钊故里古槐见证厚重历史

公益中科 http://www.ommoo.com/news/20180702/16068.html

乐亭县胡坨镇大黑坨村,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故里。据李家祖茔碑记,“始祖以明永乐二年奉诏移此,卜筑此乡”,至今余年。

村中东西大街中点,生长着一棵枝繁叶茂的古槐,与村同龄。古槐高15米左右,树型像南方的大榕树。矮矮的主干直径约2米,粗长的树枝向下伸展。

古槐是大黑坨村的一个标志,许多研究者经常提到她,络绎不绝来参观瞻仰李大钊故居的人们,进村首先注目她。

古槐是活着的神圣见证者,不仅向人们见证着大黑坨村厚重的历史,还留下了幼年李大钊的印记。大钊家在村东头,6岁时,爷爷把他送往村西头谷家上私塾,每天来回从老槐底下经过。后来,爷爷又领着大钊从古槐旁折向南,送到2里远的小黑坨张家学馆读书。上学路上,大钊快乐地闻着槐花的飘香,看到喜鹊在树上喳喳叫。放学了,在古槐下,大钊嬉戏玩耍,读书,听长辈们讲述仁人志士除暴安良的故事,依偎在祖父怀里听乐亭大鼓,看皮影……大钊离开家乡,走上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革命道路,日夜奔忙,每次回家,都亲切了解乡亲疾苦,在古槐下留身影。大钊热爱家乡,关心乡亲,处处想到大家的心坎上。大钊来到聚集人群的古槐下,向乡亲宣传新思想,帮助村里利用庙堂办起了新学校,他还亲笔写了一副对联挂在校门两旁:“学校造人才为改造社会,读书为做事不是为做官。”

进入新时期,这棵根茎粗壮的古槐,似目光深邃的老人,继续向人们诉说着革命伟人李大钊给后人留下的红色基因,深深根植于大黑坨乃至乐亭这片红色土地。李大钊家乡人不忘初心,使家乡发生巨变。大黑坨村已是河北省美丽乡村。村民收入节节攀升,户人的大黑坨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农业致富村。村党支书张著华如数家珍:现在绝大多数家庭年收入都超过了十万元,家家住好房,80%的家庭都有了小轿车。走进大黑坨村,宽敞整洁的街道让人眼前一亮,全村一万米左右的街道全部硬化,路灯全覆盖,实现了亮化。街道两旁的绿化更是让村民感受到了有花草、有树影的惬意。

古槐,大钊故园文明礼貌的象征。从全国和世界各地来参观李大钊故居、瞻仰伟人的客人越来越多,我们仿佛看到古槐总是从容不迫地挺立在街边,伸开臂膀,热情地迎送宾客。这棵古槐也因此常常上电影,出现在电视屏幕,印在报刊上。

大黑坨村东西主街长3里多,历来是通往海边浪窝口渔码头的必经之路。随着经济的发展,街路过窄,不适宜交通,年,有关部门决定拓宽至13米。沿街南北两侧的民户顾全大局,各自的院墙都往里撤退了许多,有的还把房子都拆除了。这样,原来在路南侧的古槐可就上路了,主干立在路面上了。从县、镇、村各级干部到广大村民,无一不主张保护古槐的,古槐没有被砍掉。

这棵古槐早先独立在流经村南的河北沿,最易遭残害却存活数百年。究其原因,靠的是村民代代爱槐护槐,用他们自己的方式保护着古槐。

外面来的人们和本村村民一样,十分喜爱古槐。记得李大钊诞辰周年前夕,著名电影演员李雪健主演的《李大钊》电视剧组到乐亭举行首播式,我陪同剧组主要演员到大黑坨瞻仰先烈故居后,他们还来到老槐树下,听村人介绍,围着抚摸、拥抱古槐,录像、拍照,那么亲切、激动,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

爱好摄影的人,常常把古槐作为难得的拍摄对象。不少摄影家都曾为古槐拍过照。我常常在各种媒体上看到古槐熟悉的身姿。

大黑坨村古槐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作者简介:

徐兴信

广西平南县人,河北省作协会员,乐亭文化研究会会长。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唐山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唐山市林业局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唐山分社

承办单位:

河北报业传媒集团唐山有限公司

燕赵都市报冀东版

全程支持单位:

唐山市施尔得肉制品有限公司

唐山百合兰食科技有限公司

特别致谢:

唐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唐山文学》杂志社

(燕赵都市报冀东版)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581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