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胡同24号李大钊故居大门。刘洋供图
李大钊手书对联。刘洋供图
李大钊《史学要论》。刘洋供图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从本期开始,本版推出“以物鉴史”栏目,通过红色文物学习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
——编者
核心阅读
文华胡同24号是李大钊在北京居住时间最长的住所,见证了他传播马克思主义、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北方工人运动、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等一系列最具代表性的革命实践
在北京繁华的西长安街南侧、新文化街风貌保护区文华胡同24号,有一处占地面积约平方米的倒座三合院,与长安街北侧的民族文化宫相望。这是一座普通民居建筑,曾被称为石驸马后宅35号。院落质朴宁静,西侧屹立着一尊庄严凝重的李大钊半身铜像。
这里,是李大钊故居。
李大钊,字守常,年10月29日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秘密杀害于北京西交民巷的京师看守所,牺牲时不满38周岁。自年从日本弃学归国到年就义,这10年他都是在北京度过的。李大钊先后在北京租住过8处住所,石驸马后宅35号是他租住过的第四处宅院。
年,北京大学评议会全体通过,议定李大钊为教授兼图书馆主任。李大钊不仅在北京大学任教,还在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朝阳大学、中国大学4所高校任教。这里距原北大红楼图书馆相对较近,而且便于他步行去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现鲁迅中学)上课,是李大钊在北京居住时间最长的住所。
故居由北房3间,东、西耳房各2间,东、西厢房各3间共计13间建筑组成。倒座三合院是指院子大门朝北开,没有南房,不成四合院规格。站在院中还可以发现,除正房是起脊建筑外,厢房和耳房都是平顶的。进院要先下台阶,说明院子地面低于胡同路面,民间俗称“三级跳坑”,下雨天极易积水。
推开故居北房堂屋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当时老北京普通人家的典型布置:对着门的是一张八仙桌,两侧各放一把椅子,靠北墙的条案两端各摆着一只掸瓶,中间摆着一台老式座钟,条案上方悬挂着一幅中堂画。
中堂画两侧悬挂着一副著名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大钊十分敬仰明代忠臣杨继盛的气节,也很欣赏杨继盛“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这一诗句,便在此句基础上,取陆游《文章》一诗中“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妙”字,改写成句。李大钊非常喜欢这副对联,多次书写,畅抒己志。年8月15日《晨钟报》创刊后,李大钊设计每出一期都要写一句警语,第六号就选了“铁肩担道义”作为该期警语。
李大钊工作繁忙,偶尔闲暇时喜欢写大字练书法。长子李葆华曾回忆父亲:“有一阵,他极好书法,几乎每天都写,写了不少张”。年,李大钊为劝章士钊不要倒向北洋军阀政府,应章士钊妻子吴弱男之邀,为其手书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相赠。
展柜中摆放的《史学要论》是故居馆藏一级文物。年5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李大钊的《史学要论》一书,这是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奠基石,也是李大钊史学思想的精粹之作。当时教授上课没有固定教材,李大钊写就《史学要论》后,去商务印书馆印刷了一些,当作教材发给学生,因受众量小、存世量少,显得格外珍贵。
唯物史观是李大钊学术生涯中投入大量精力研究的问题,年10月起,他在北京大学开设了“唯物史观研究”课程。展柜中陈列着年北京大学政治系学生参加该课程考试的试卷复制品。这是一篇论文——“试述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要义并其及于现代史学的影响”,字迹工整,全文不分段,没有使用新式标点,只用顿号断句。作者在论文中认为“自有马氏唯物史观,才把历史学提到与自然科学同等的地位,此等功绩,实为历史界开一新纪元,是影响于史学上最大之点”,结尾盛赞“马氏真不愧为纪元人”。李大钊将该试卷评定为95分。
女儿李星华随父亲来到石驸马后宅35号居住时刚满9岁,是小学三年级学生,每天跟哥哥李葆华到孔德学校上学。一个夏日晚上,院子里的晚香玉开得白一片黄一片的,满院子飘散着浓郁花香,李大钊和家人坐在树下乘凉。他一高兴,又朗诵起古诗来,李星华也背诵起了《石壕吏》。李大钊趁机给女儿讲起了《卖炭翁》《石壕吏》《孔雀东南飞》,他说这几首诗写了卖炭人的穷苦生活、官府抓兵的暴行和封建家庭的黑暗,都是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我们应该去改造社会……这些画面仿佛就在昨天。
年春至年1月,4年时间,这处院落见证了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北方工人运动、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等一系列最具代表性的革命实践,为我们今天缅怀先烈、学习历史提供了切实可感的空间。
(作者为北京李大钊故居管理处主任)
《人民日报》(年09月25日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