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乐亭从乐安亭到乐亭上

治疗白癜风诀窍 http://m.39.net/pf/a_8815305.html

乐亭县,金置,今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乐亭镇。“元初,尝于县置溟州,寻废”。后隶平滦路、永平路,为滦州领县之一。明属平滦府、永平府,亦为滦州之领县。清沿明制,初隶滦州,雍正末直属永平府。民国初废府置道,又归直隶省渤海道、津海道。年9月直属河北省。年8月隶属河北省唐山专区。年唐山专区改称唐山地区,乐亭县属之。年5月实行市管县体制后,乐亭县划归唐山市。

置县之前,乐亭地域历史的文字记载较少。目前能够见到的三种明清乐亭县志(明万历天启《乐亭县志》、清乾隆、光绪《乐亭县志》)中,只在乾隆《乐亭县志》卷二“职方下·世纪”篇内,对建县以前的历史,多有记述。志书编纂者从其它诸多史书中,辑出许多史料,计有唐虞2条,三代(秦附)11条,两汉31条,晋39条,南北朝16条,隋9条,唐(后唐、五代附)40条,宋(辽、金附)13条(至建县前)。这些史料连篇累牍,范围涵盖了中国北方的大部地区,但与乐亭地域有关的却寥寥无几。乐亭前贤史梦兰在编纂光绪《乐亭县志》时,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旧志·世纪》一篇,援引极博,而未免泛而无当”。后在卷三“地理志下·记事”栏中,史梦兰亦作了精简,“兹谨择志载之无悖于史及史事之切于斯地者,循世编次”。现在,我们在光绪《乐亭县志》中见到的只有21条了。

本文将几种史籍、史志中的部分零星记载,连缀在一起,从乐安亭、乐安城、乐安镇,再至乐亭县,对乐亭建县以前的史事试图作出一些探索。囿于水平,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尚希专家学者教正。

一、乐安亭

年2月,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山海关历代旧志校注》,其中收入了清乾隆、光绪、民国三种《临榆县志》。在民国《临榆县志》卷之七“舆地编(三)”中的“古迹·海阳城”条目下,有一段引文:

《水经注》:濡(濡音乃官切,即今滦水。)东南过辽西海阳县,又经牧城南分为二水,北水谓之小濡水,东经安乐亭北,东南入海;濡水南流,经安乐亭南与新河故渎合,今濡水经郡城西境,而海阳当安乐亭上游,然则今之海阳,非古之海阳也。

再查光绪《临榆县志》卷之八“舆地编(三)”,“古迹·海阳城”的按语与上述民国《临榆县志》的这段按语文字完全相同,只有两处标点有异。显然,民国志沿袭了光绪志。

旧志借用前志,是很平常的事情。但从光绪、民国《临榆县志》中引用的、今人整理、标点的引文来看,这段文字是属于《水经注》原文,应该没有版权纠纷。

引文中三次提到的“安乐亭”,今已无考。是否有误?《水经注》的各种版本,可谓是“充斥天下”,非常容易得到。为了核实,我们只看一种权威的版本即可。

年7月,中华书局出版了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郦学研究泰斗、浙江大学终身教授陈桥驿先生(-)的《水经注校证》,在卷十四中可以找到“濡水”的这段原文(经文采用小四号字体,注文采用五号字体,以示区别):

(濡水)又东南过海阳县西,南入于海。……濡水又迳故城南,分为二水,北水枝出,世谓之小濡水也。东迳乐安亭北,东南入海。濡水东南流,迳乐安亭南,东与新河故渎合。

据此可知,原来不是“安乐亭”,而是乐安亭。

古人在引用古籍时,多不注明出处。有的根据古语加以融化,不完全用其字面;也有的将其略加改变,直接将古语作为自己的话;还有的采取模仿古语的句式。这些都不一而足,亦无可厚非。但对于羼入原著中的后人话语,如上引“今濡水经郡城西境,……非古之海阳也”,应该甄别、注明才是。

那么,乐安亭又是怎么回事?

亭是“秦及汉代隶属于乡的基层行政机构。亭原为军事、交通需要而设,后兼管一亭部之政事。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西汉全国亭数为二万九千六百三十五,大率十里为一亭,十亭为一乡”。亭有都亭和野亭之分,居郡、国、县、道治所域内的为都亭,其余皆为野亭。亭,古代县以下的地方基层行政机构。始于秦、汉。是乡以下的建制,十里为一亭,十亭为一乡。亭有亭长,掌管治安和停留旅客。设于城内的称都亭,设于城门的称门亭。《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东汉后渐废,隋、唐时已不复存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33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