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成立周年
唐山的评剧、皮影戏、乐亭大鼓被批准命名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5月20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我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民俗、传统医药10大类,共项。
▲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
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的申报和评审工作,由文化部根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评定暂行办法,按照申报条件和相关标准,组织有关专家对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相关部门推荐申报的项目进行审议。评审委员会根据其价值进行认真评审和科学认定,提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并将名录上报批准。
▲评剧创始人成兆才塑像。
评剧,流传于北方,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五大戏曲剧种。20世纪初,今唐山市滦南县的成兆才等人把莲花落演变成“唐山落子”时,给这个新剧种命名为“京东第一平腔梆子戏”,简称“平剧”,演唱时用本嗓。辛亥革命后,北京改称北平,京剧也随之称为平剧。以成兆才为首的平剧此时已经发展到了天津等地,于是就改名为评剧,寓“评古论今”之意。年白玉霜在上海拍影片《海棠红》时,资讯界首次把“评剧”的名称刊载于《大公报》,从此,评剧的名字广泛传播于全国。
新成立后,评剧获得了长足发展,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剧种,创作演出了许多剧目,有的还拍成了电影、电视剧等,涌现出了大批名家。
年,由国家文化部艺术司、河北省文化厅和唐山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评剧艺术节,每年一届(后改为两年一届)。评剧艺术节以继承、发展、弘扬评剧艺术,不断扩大评剧艺术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为宗旨。艺术节的内容包括优秀剧目的评选和演出,召开评剧艺术研讨会,组织评剧爱好者演艺比赛和评剧电影展映周等活动。
▲唐山皮影戏《穆桂英挂帅》剧照。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滦州皮影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起源于河北滦州,亦称乐亭皮影及冀东皮影,又称滦州影戏,因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又名河北皮影、唐山皮影,是皮影戏三大流派(陕西皮影、潮州皮影、北方皮影)中北方皮影的代表之一。
滦州皮影人物造型为通天鼻,眉线高挑,眉梢弯曲回收与细长的丹凤眼相连,櫻桃小口,下巴尖翘,五分脸,七分装,具有强烈的装饰色彩和欣赏价值。内容文辞典雅,通俗健康,借史讽今,针砭时弊,寓教于乐。音乐唱腔则吸纳滦州方音方言俚曲,以及民间歌曲小调叫卖声都渗透其中,所以形成浓厚的地域特色。滦州皮影由于其鲜明的艺术特点,影响遍及冀东、东北各地,也赢得了日本、法国、德国、美国、意大利等国人民高度赞誉,被《欧洲时报》称为“魔术般、闪电式的艺术”。滦州皮影兼融音乐、绘画、剪纸、雕刻、戏曲于一身,历经数百年的发展演变,已相当完美。滦州皮影将我国的皮影文化发展到了一个艺术高峰。
▲乐亭大鼓书场。
乐亭大鼓是北方较有代表性的曲艺种类之一,唱腔音乐为板腔体,曲调丰富多变。除有完整的慢板、流水板、快板、散板外,并有上字调和凡字调两种不同调性的往复转换,板式变化十分灵活。乐亭大鼓的主奏乐器由书鼓、铁板、大三弦构成。乐亭大鼓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只需要一鼓一板一弦一人演唱就可以了,演唱者打鼓又打板,边说边唱,描绘场最、刻画人物、议论得失,都由演唱者一人承担;第二种由一人自击鼓板站立说唱,另有人分持三弦等乐器伴奏。乐亭大鼓的唱腔要求字正腔圆、韵足味浓,气氛真实、色彩鲜明,气口得当、鼓板合宜。其唱腔,自成体系,独具一格。固定的唱腔是九腔十八调,有的抒情,有的激昂,有的悲沉,有的诙谐,用这些唱腔来表现不同的场景、意境、情感和情绪。演唱传统乐亭大鼓时,男演员一般身着长衫,女演员穿旗袍;演唱近现当代曲段时男演员多穿中山装,女演员有穿旗袍,也有穿连衣裙、拖地裙的。随着现代舞台需要,可以进行变化。
乐亭大鼓因其广泛的受众和鲜明的地城特色,在唐山及其周边地区有较为固定的受众群。改革开放以来,乐亭县加强对乐亭大鼓代表性传承曲目、书目挖掘整理和保护。
评剧、皮影和乐亭大鼓由于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广泛地群众基础,被誉为“冀东文艺三枝花”。
唐山市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积极向相关部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年5月20日,以国发()18号文件的形式公布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冀东文艺三枝花”的唐山皮影、评剧和乐亭大鼓入选。评剧被列为传统戏剧类51号(IV-51),皮影戏被列为传统戏剧类91号(IV-91),乐亭大鼓被列为曲艺类8号(V-8)。
撰稿:王振良
编辑:阿星
作者/来源:唐山你好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