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长女李星华晚年双目失明,靠口述写

引言

作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而李大钊同志一生的奋斗历程,也成为备受世人崇敬的精神。不幸的是,李大钊同志最终为了革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牺牲时年仅38岁。

长女李星华创作一书,回忆父亲被害细节

李大钊去世多年后,长女李星华创作出了《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十六年前的回忆》等著作,因当时16岁的她同父亲一起被捕,因此她比其他人要更清楚父亲遇害的具体细节。李星华自幼便很懂事,她学习刻苦,还经常帮助母亲干家务,因此她虽然年纪不大,但为人机警的很。

进了监狱10多天后,李星华在法庭上再次见到了父亲。法官问李大钊:“她是不是家里最大的孩子。”李星华没等父亲开口,立马抢话回答:“我是他最大的孩子。”李大钊明白,这是女儿不想连累在外面求学的哥哥李葆华,才故意这么说。于是,他顺着女儿的话回答:“是,她是我最大的孩子。”

之后,李大钊又加了一句:“我的妻子只是个乡下女子,孩子们也还小,她们不懂那么多,我的事情跟她们没关系。”说完,李大钊回头看了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们。但李星华没有想到,这竟然是父亲与自己的最后一对视。

父亲去世,母亲昏倒,长女撑起整个家

第二天,李星华和母亲还有弟弟妹妹就被释放了,但李大钊却惨遭杀害。母亲赵纫兰得知此噩耗,两眼一黑,直接昏倒在地。在之后的几天里,赵纫兰沉浸在悲痛中无法自拔,对于一名农村妇女来说,失去丈夫,等于失去了家里的顶梁柱,这对赵纫兰来说,无异于天塌了。

此时,懂事的李星华却格外的理智。父亲没了,母亲身体不好,哥哥不在家,弟弟妹妹又还小,她必须得替父亲撑起这个家。但当时李家早已家徒四壁,连李大钊的棺材钱都是他的革命同伴一块凑出来的。

之后,一家人被警察勒令离开北平。李星华只得舍弃一切,跟母亲一同回到了河北乐亭县大黑坨村。万幸的是,哥哥李葆华得知父亲牺牲的消息后,立即藏匿起来。后又找机会去了日本留学,顺利逃过一劫。

李星华这边的情况却不容乐观。母亲赵纫兰回到老家后,整日以泪洗面,身体也每况愈下。李星华心疼母亲,内心也告诉自己要坚强,不能倒下。不过,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李星华想着和自己同龄的孩子都在上学,内心就委屈不已。

在父亲友人的帮助下,重新拥有读书的机会

李星华的心思,作为母亲的赵纫兰自然不会看不出来。想到渴望读书的女儿,赵纫兰决定求求别人,让女儿能重新拥有上学的机会。她将这封求助信寄给了周作人,周作人迅速将此事告知了自己在北大的朋友,于是李星华和妹妹被接到了北京,进入孔德学校的初中部和小学部学习。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李星华在考上高中部后,开始勤工俭学,补贴家用。学习期间,她深入了解了当时的革命思想,毅然决然走上了父亲的革命道路,成为了一名地下党。年,为避免家人遭迫害,李星华将母亲接到了北京。但没多久,母亲就去世了。从此,22岁的李星华成为了弟弟妹妹的唯一依靠。

之后,李星华升入孔德学院社会科学系,又于年参加了“一二九”抗日救国运动。隔年,25岁的李星华同文学奇才贾芝结婚了。婚后,她追随丈夫去了陕北延安,并留在延安中学教书。

后半生奉献给教育,晚年双目失明

当时,延安的生活条件很苦,更别提教学条件了。没有课本,李星华就亲自编写课本。没有教室,她就找了一间土窑洞,改造成教室。没有桌椅板凳,李星华就让同学们自己带,或者自己制作一些小马扎当椅子用。

虽然条件艰苦,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却空前高涨。李星华也毫无保留的将知识传授给同学们,在面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时,她不厌其烦的花费大量的时间,给这些同学补课,加班到深夜都是常有的事。

而在艰难的教学过程中,她还抽空帮丈夫编辑并整理了一些著作,其中,一本《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曾被翻译为日语,在日本十分畅销。后来,李星华回到北京,在北京师大女附中教书。她生活朴素,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教书育人上,还资助过不少生活有困难的学生。

但就这样一位时刻为他人着想的女子,却在那场特殊的风波中被殃及,因悲愤交加双目失明,其所著《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一书还是她通过口述的方式整理完的。年11月27日,这本书还未出版,李星华却坚持不住,医院,享年68岁。

她去世后不久,这本书就被出版了,可谓是完成了她人生中的最后一个心愿。想必李星华在天有灵,会感到十分欣慰。而对于李大钊来说,他虽然牺牲了,却“精神不死”,长女李星华完全传承了父亲的精神,令人敬佩。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470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