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共产花开河北新闻网

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 http://pf.39.net/bdfyy/zjft/161225/5154126.html

年4月下旬的一天,我从石家庄出发,一路向东,去寻访那个红色的起点——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大黑坨村。

冀东平原,满目丰美。宽阔平坦的道路上,奔驰着飞速的车轮;高高的线塔,牵拉起银色的线路,把炽热的电流输向城镇村落;田野的路旁,更是杂花生树,油菜黄、槐花白、桃花红。

那一片片青翠新绿和姹紫嫣红,仿佛婴儿的脸,宛若新娘的羞,在阳光的明媚中,摇曳着、弹奏着,咝咝咝、嗡嗡嗡、嘤嘤嘤。那是大地的吟唱,那是太阳的低语,那是生命的诗篇……

来到乐亭县新城区大钊路,远远地就看见李大钊纪念馆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巍然矗立的8根功绩柱。功绩柱高3.8米,呈六棱柱形,用淡红色毛面花岗岩镶砌而成。

走到近前,我伸出双手,深情地抚摸,紧紧地拥抱。而后,迈着虔敬的步伐,登上通往瞻仰大厅的台阶。38级台阶,象征着李大钊走过的38年人生岁月。

瞻仰大厅内,汉白玉雕塑的李大钊坐像,神态沉静,面含深思,目光炯炯。

坐像背面,是邓小平同志的题词:“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烈士永垂不朽!”

一、红色萌芽

李大钊9岁那年,正值戊戌变法。

有一天,他在同村乡贤家看到一本书,啧啧称奇,爱不释手。在多方求书无果的情况下,便做出了一个果断决定——抄!

这本书,正是清末著名维新派人士陈炽所译的《重译富国策》。

此书原文来自于英国经济学家福塞德所著《政治经济学提要》,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西方政治经济的概况。李大钊抄录的正是这本书的序言及卷一、卷二部分内容。整个抄写过程虽时有勾划和重写,但总体来看工工整整。在序言后面,附有抄写时间及签字落款,并盖有印章。

据年《文物天地》第二期登载的《新发现的李大钊九岁墨迹》一文记载:“……书录《重译富国策》共68页,计1.3万余字。”

昏暗的灯光下,一个稚嫩的幼童,歪着头,一笔一画地认真抄写着。一本薄薄的小书,却像一把小巧的钥匙,渐渐地为他打开了一扇厚重的大门,拨开了眼前恍恍惚惚的迷雾……

此真迹,现存中国国家博物馆中。

多年以后,他在《狱中自述》中写道:“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

两相印证,大钊所言非虚!

其实,大钊的童年,灰色且沉痛。

年10月29日,李大钊出生于乐亭县大黑坨村。未及降生,父亲去世。甫及周岁,母亲归天。刚刚推开生命之门的李大钊,接受的是人世间最悲凉的命运洗礼。

祖父李如珍,在艰难困苦中,不顾年老体弱,与孙子相依为命。他每天守护着李大钊,把饭菜嚼烂后一口口喂下。为此,大黑坨村至今还流传着李大钊是吃他爷爷“奶”长大的说法。

后来,李大钊回忆自己的幼年时光,曾写道:“在襁褓中即失怙恃,既无兄弟,又鲜姊妹,为一垂老之祖父教养成人。”

年,10岁的李大钊在家人包办下当上了“新郎”。

新娘只有16岁,是同村赵家姑娘,名曰赵纫兰。她缠小脚,不识字,是一个典型的乡下少女。

在人们的印象中,家长强制的包办婚姻往往是家庭不幸的根源。但在李大钊身上,这份婚姻却演绎出了别样的色彩。

李大钊18岁那年,含辛茹苦的祖父病逝。葬礼的费用几乎耗尽全部家产。赵纫兰,这个目不识丁的小媳妇,典当挪借,勉强维持着李家的柴米油盐。李大钊投身革命事业之后,她更是在背后默默支持,苦苦支撑。

一朵淡雅的兰花,默默地绽开在大钊背后……

二、“东西”求索

祖父李如珍早年曾在东北经商,亲眼目睹沙俄步步蚕食东北、国家风雨飘摇的危机。他常常满含忧愤,给懵懵懂懂的李大钊讲述这一切。每至动情处,李如珍禁不住仰天长叹,声泪俱下,桌上油灯的火苗也瑟瑟颤抖。

李大钊10岁那年,义和团运动兴起,八国联军占据了乐亭附近的昌黎、滦州等地。

在大黑坨村中央,有一棵与小村同样年龄的大槐树。盛夏,大槐树绽放着细密的花苞,散发着绵软的香气;严冬,它凋落一身绿衣,露出苍老羸弱的筋骨。

中国,这个古老国度曾经的荣与枯,一如大槐树身上的春夏与秋冬。

然而,中华民族的春天,又在何方呢?

大钊常常凝望着这棵老树,两两相顾,久久无言。

年夏季,从永平府中学堂毕业的李大钊放弃进入保定直隶高等学堂的机会,决定报考更加符合个人理想和志向的新学堂。

他回忆说,当时有三所学校正在招考:一系北洋军医学校,一系长芦银行专修所,一系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军医非我所喜,故未投考。银行专修所我亦被考取,但理财致个人之富,亦殊违我素志,故皆决然弃之。”于是李大钊决心投考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幸被录取。

早在永平府中学堂求学的两年中,李大钊已经开始系统地接受新思想。他阅读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著作,表现出对国家命运异乎寻常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394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