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家烧锅镇”到香坊区
哈尔滨香坊地区老地名揭秘
胡珀
哈尔滨市香坊地区尽管历史悠久,但是自汉魏以后长期为少数民族游牧区,至金元时期始为要冲之地。19世纪初,田富和其子田保辉、田炳辉等来到香坊地区谋生,集资开设烧锅,后独立经营被称为田家烧锅,进而形成“田家烧锅镇”。后被称为“香坊”(香房子、香坊屯)。中东铁路工程局将田家烧锅大院买下,该地成为中东铁路当局在哈尔滨最早的“中心”,此后又有“老哈尔滨”“上号”等地名称谓。年,香坊区公所成立。年,组建香坊区政府。
香坊地区的区域历史归属
香坊地区自汉魏以后长期无行政建制,是少数民族游牧区。汉魏时期为挹娄聚居地,隋唐时期属勿吉安居骨部,辽代属生女直节度使辖地。金朝建立后,该地归上京会宁府(今哈尔滨阿城)管辖。据金史专家考证,莫力街古城遗址(今哈尔滨市香坊区幸福乡莫力村北侧)当时是训练兵马的地方,成高子一带是金源内地“皇室禁苑”。元朝时期此地设有驿道和驿站,归开元万户府管辖。明代属阿失卫管辖。由于东北地区是满族的“龙兴禁地”,清朝政府实行封禁政策,不准汉族百姓进入,但是直隶、山东等地的汉族百姓仍然不断偷越“柳条边”,进入东北垦荒。乾隆年间,香坊地区归阿勒楚喀副都统衙门管辖。随着清朝政府“京旗屯垦”政策的实施,香坊及其周边地区才逐渐有了村屯。
从田家烧锅到“田家烧锅镇”从烧酒作坊到如同江浙小县城
根据口碑材料流传,年,山东人田富从山东黄县(今山东烟台龙口)带领其父母、妻子和儿子田保辉、田炳辉等逃荒到今吉林榆树一带投亲谋生。不久,生活依然没有着落的田家辗转来到香坊地区。当时旗人占有大量土地,却又“不善农耕”,由吉林将军奏准,允许旗户雇民人代垦,但仍不准“交产”,即严禁把旗地典卖给民人。田富一家以阿勒楚喀城(今哈尔滨阿城区)旗人“温八秧子”为“东家”,向其交租,开垦了大量耕地,种植高粱、小麦。由于有酿酒的手艺,年,田家作为主集股建起永兴德烧锅。该烧锅生产的烧酒以高粱为原料,自制大曲,经双轮固态发酵,高温蒸馏“摘酒”的传统工艺精酿而成。该酒在呼兰、阿城、双城、五常乃至吉林省城(今吉林市)等地十分畅销。一位秀才饮后曾有“窖储三年香两省,坛开十里醉五常”之佳句赞扬其酒质醇香。
年,吉林将军富俊到拉林和双城堡视察“京旗回屯”事宜,据说曾亲临田家烧锅品尝烧酒并称赞其名不虚传。后来其他股份退出,由此“田家烧锅”名实相符。田家烧锅还建有大院,围墙四角设有炮楼。院内有房屋32间,中间由一墙分为前后院,前院存储高粱和干草,后院是住宅和储存烧酒的地方。田家烧锅生意红火,也拉动了周边大车店、杂货铺等买卖,小村屯逐渐形成一个大集镇,被称为“田家烧锅镇”。
年,伯都讷城(今吉林扶余县,当时设有伯都讷副都统衙门)民人许成谟在“田家烧锅镇”开设“天增典当行”,当铺的两个伙计分别为来自山西太原府太谷县的民人常锡正和来自吉林永吉州的民人张儒。此后又陆续有三聚有、洪发合、永升魁、永聚恒等店铺开张,这是哈尔滨地区第一批座商(与行商相对,旧时指有固定经营场所的经营者),“田家烧锅镇”也是当时最具规模的街市。年9月,田家烧锅被一伙50余人的“马匪”洗劫,双城协领衙门得到报告,佐领春恒带队追剿,“马匪”早已远走高飞。抢劫使得田家元气大伤,不再生产烧酒,搬到阿勒楚喀城居住。
中国第一位女旅行家单士厘在《癸卯旅行记》一书中对“田家烧锅镇”进行了如下描写:“烧锅者,满洲境上一大生业。其主必富资财,役人畜,制高粱为酒,所称烧酒者也。其酒不但为北方所盛行,且销售于江南。锅主既营此大业,每扼要筑垣,如城如隍,以防外侮。垣中亦有街市,群奉锅主为长,严有自治风气,垣周大者二三十里,视江浙小县邑,有过无不及。”单士厘所说的街市,是指自发形成的以农副产品为主的交易市场(原延福街西段,今香坊大街)。香坊和“上号”的由来线香作坊和聚源烧锅
19世纪初,河北乐亭县的李某逃荒到“田家烧锅镇”落脚。他有做线香的手艺,就开了一家线香作坊,起初只有一台木制的压香机,他用做好的线香和乡亲们换些生活用品,聊以度日。后来线香的产量越来越大,以物易物变成了“买卖”。有了积蓄,他就把窝棚改建成了瓦房,垒起院落,建立门楼(大致在今香坊大街和卫生街拐角处,香坊公园南门对面),悬挂牌匾,上书两个大字“香坊”,创立了制作、销售黄香、草纸的线香黄纸坊。后来李家又开起了烧锅,取名李家烧锅,同时还在卫生街南头开设杂货铺。
根据档案记载,年,由于哈尔滨周边地区“居民星散,地阔人稀,即有数处乡村自盗贼迭兴,屡被抢掠,故围团之举,无力举办”,因此清朝政府劝谕各地乡民修筑土围,举办乡团,提到“香房子地方有永发源,哈尔滨地方有源巨号。增修炮台、垛口,以庇居民而防盗患”。“香房子”即为“香坊屯”。
清末,位于今香坊区东部的聚源烧锅(年改为万泉涌烧锅),在埠头(今道里区部分区域)设有分号,因香坊地势高于埠头,故称香坊为“上号”,埠头为“下号”。中东铁路建设最早的“中心”从“老哈尔滨”到香坊区
单士厘在其书中又云:“予等所栖居者名旧哈尔滨,土名香坊,旧为田家烧锅所在。”年2月,几个外国人突然闯进“田家烧锅镇”义和大车店。这伙人以巴尤金为首,为中东铁路工程局先遣队的部分人员,他们把义和大车店租下。先遣队的大部分人员由施德洛夫斯基率领,包括工程师波茨夫、维索茨基和拉文斯基,气象技师维谢洛佐夫,两名厨师、一名医生、20余名工人及武装护卫人员约50人,分乘30余辆大车,3月8日从海参崴出发,由双城子(今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入境,向哈尔滨进发,4月23日到达阿勒楚喀城,4月24日进入义和大车店,和巴尤金、扎别特、鲁西叶夫、瓦兹尼等人会合。
施德洛夫斯基从乡民口中得知,在大车店不远处,有个闲置多年的田家烧锅,尽管建筑有些损坏,但是修复并不难。施德洛夫斯基派人从阿勒楚喀城带回烧锅的东家田光耀、田明耀兄弟,最终以两银子(一说为1.2万卢布)买下田家烧锅的全部房产,作为中东铁路工程局的驻地。年6月9日,中东铁路工程局全体人员乘船抵达哈尔滨并来到田家烧锅,香坊地区成为中东铁路工程局在哈尔滨的“中心”。中东铁路当局将哈尔滨规划为“老哈尔滨”(西香坊一带)、“新市街”(今南岗区部分区域)、“埠头区”3个城区,并在老哈尔滨建立起银行、气象台、商店等。
年10月,建成第一个运营站,火车通车后,此站定名为“哈尔滨驿”,年,哈尔滨火车站迁至南岗,此站被改称“旧哈尔滨驿”,此地也随之被称为旧(老)哈尔滨。年,“旧哈尔滨驿”改称香坊火车站。
年,田家烧锅被毁。从20世纪初开始,多以“上号”称呼香坊地区并得到官方首肯。年滨江县公署称香坊为“上号镇”,归属乡一区。年以后,“上号”作为地名曾多次出现在《远东报》上。
年伪满当局在哈尔滨市实行区制,并于7月1日成立香坊区公所,此为香坊正式设区之始。年,组建香坊区政府。
(作者工作单位:哈尔滨市档案局)施德洛夫斯基以田家烧锅为中心的香坊地区是哈尔滨最早的村屯集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