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纫兰比李大钊大5岁,他们是包办婚姻,但

赵纫兰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妻子,他们从小就订了娃娃亲,赵纫兰整整比李大钊大了5岁。

按说这样的包办婚姻很难获得幸福,可是李大钊与赵纫兰互敬互爱,感情深厚。

李大钊从小就没了父母,幼年时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年,10岁的李大钊正在求学,因为家中缺少女眷,由爷爷作主,15岁的赵纫兰嫁到了李家。

赵纫兰年出生在河北乐亭县大黑坨村的一户富裕人家,她在家中排行老三。

父亲根据《离骚》中的“纫秋兰以为佩”给自己的女儿取名纫兰。

赵纫兰的父亲也是个读书人,可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让赵纫兰不能像男孩子一样读书写字。

赵纫兰是个听话懂事的女孩子,她自小在家学习女红,尊从礼敎。

作为传统女性的赵纫兰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她的性格就如自己的名字一样,勤劳善良,通情达理。

赵纫兰嫁到李家后,面对10岁的小丈夫,既做妻又做姐,不分昼夜,辛勤劳作。

李大钊十分感激大他5岁的妻子,他在婚后称赵纫兰为姐,而赵纫兰唤李大钊的乳名“憨坨”。

李家并不富裕,甚至可以说贫穷,但朴实的赵纫兰毫不介意,她把李大钊的爷爷奶奶当作自己的长辈,精心服侍,细心照料。

当时李大钊的奶奶已经瘫在床上,赵纫兰每天衣不解带,不离左右。

因为有了赵纫兰无怨无悔的付出,李大钊才可以一门心思的学习读书。

不久之后,李大钊的爷爷过世了,家中没有了顶梁柱,日子变得越发的艰难。

李大钊家本来就财产不多,那些亲戚们不仅不帮忙,反而趁李家没有人主事之际,欺负哄抢家产,简直丧尽天良。

李大钊见到无良亲戚哄抢家产,心中既愤怒又忧郁,他觉得自己不可能再求学了。

为了生计,李大钊想中止学业,找份工作,补贴家用。

没想到,一向温顺的赵纫兰却坚决反对,她鼓励李大钊继续努力求学,至于家庭开支自己可以想办法解决。

赵纫兰知道李大钊是读书的料,男人只有学好了文化,才可以出人头地。

赵纫兰变卖了自己所有的嫁妆,又问亲朋好友借贷了不少钱,终于让李大钊如愿进入天津的北洋法政学堂。

年夏天,李大钊去天津考入北洋法政学堂求学。

此时的赵纫兰生下了他们第一个孩子,可是天不怜见,这个孩子不久之后便夭折了。

失去孩子的赵纫兰悲伤难过,但她明白自己的责任,她没有多少时间哀悼自己的孩子,她要为丈夫筹措学费,她要扛起家庭的重担。

李大钊在天津北洋法政学堂求学6年,家中里里外外都由赵纫兰一人打理,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年11月2日,赵纫兰的大儿子李葆华来到了人间。

两年之后,也就是年11月21日,赵纫兰又生下了女儿李星华。

随着两个孩子的到来,家庭开销更加紧张,赵纫兰一边要给李大钊寄学费,一面还要抚养孩子,她只得放下面子,有什么做什么。

年夏天,赵纫兰又生下了一个儿子,她感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此时的她像大多数女人一样,希望丈夫毕业后可以找份稳定的工作,养家糊口。

中秋节前夕,李大钊回到了家中,他毕业了,可并不想找工作,而是想去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

赵纫兰听了丈夫的话,没有太大的吃惊,她爱自己的丈夫,她支持丈夫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李大钊去了日本早稻田大学求学,赵纫兰依然任劳任怨地操劳着一家老小的吃喝拉撒。

李大钊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求学期间,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感受到了日本的强大,也察觉到了中国的落后。

在日本有很多人看不起中国人,这让李大钊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他决定为苦难中的中国寻找一条出路。

从日本回来的李大钊投身于革命洪流中,他去了北平创办了《甲寅》日刊,因为工作繁忙,连续4年没有回家乡与妻儿过年。

赵纫兰知道丈夫是个干大事的男人,作为妻子的她应该守护家园,抚养孩子长大成人。

李大钊在北平时刻惦记着家人,他是一个革命志士,也是一个爱家的男人。

后来,李大钊经陈独秀推荐,做了北大图书馆主任,有了固定的薪水,生活总算稳定下来了。

李大钊把妻儿接到了北平团聚,他在闲暇之余,教儿女文化知识,给妻子讲革命的道理。

赵纫兰对革命的意义并不太懂,不过她相信自己丈夫做的是好事……

在当时,革命工作意味着危险,李大钊把这件事告诉了妻子。

赵纫兰听了,心里很害怕,她不明白文化工作怎么会有危险?

虽然时刻都在为丈夫担心,但赵纫兰知道李大钊的脾气,他认准的事情不会半途而废。

赵纫兰在北平认识了一大批教授与学者的夫人,她待人诚恳厚道,颇得人缘,是公认的贤妻良母。

每当家中来客人的时候,赵纫兰总是脚不沾地,忙里忙外,热情款待。

李大钊见妻子辛苦,心中不忍的他,总是让赵纫兰换身衣服,拉她到客人面前,介绍自己的妻子。

赵纫兰不好意思地笑了,李大钊则春风满面,客人们也羡慕他们的恩爱。

李大钊在北大工作,月薪两百块大洋,按照当时的生活标准,家人应该吃穿不愁,可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的。

原因是李大钊虽然赚得多,但每个月拿回家的钱却很少,因为他总是把钱贴补有困难的学生,还要每月交80元给《甲寅》月刊。

赵纫兰日常都为家计发愁,儿女们也生活艰难,连过年做件新衣都困难。

日子纵然过得如此辛苦,深爱丈夫的赵纫兰从不抱怨,她有着传统中国妇女的坚忍,每天精打细算过日子。

年初,北平城流行瘟疫,赵纫兰和两个孩子不幸染上了副伤寒。

看着患病卧床的母子,李大钊心急如焚,四处寻医问药,终于使赵纫兰和两个孩子转危为安。

“五四运动”爆发后,李大钊为了领导学生示威,每天不眠不休,还要承受各方的压力。

赵纫兰在这个时候又怀上了二女儿炎华,随着肚子越来越大,行动也越来越不方便。

李大钊革命工作与家庭生活不能兼顾,他思虑再三,在放暑假的时候,决定先送妻儿回老家河北,待时局稳定下来,再接家人重返北平。

赵纫兰舍不得离开丈夫,但想到自己的身子,看到丈夫的忙碌,深明大义的她带着孩子回了老家。

年初秋时分,赵纫兰再次来到北平,和丈夫共同生活。

年春天,北洋军阀政府找了个借口,断绝了教育经费,并且拖欠教职员薪俸。

很多教职人员穷得家里揭不开锅,李大钊对北洋政府的做法万分愤恨,他率先参加了北平8所院校教职员工向政府要教育经费和清偿积欠薪俸的斗争。

赵纫兰在李大钊的言传身教下,几年来懂得了不少革命道理,她典当衣物维持家用开销,还拿出仅有的钱交给丈夫,让他资助有困难的教职人员。

妻子的大义让李大钊感动,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赵纫兰再次来到北平后,又生了三女儿钟华,二儿子光华,她成了5个孩子的母亲。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成为党在北方组织的主要负责人。

成为共产党北方负责人的李大钊更加忙碌,而北洋政府也早就注意到了李大钊这个人。

赵纫兰在家里干活的时候,总是发现有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在她家门口四处游荡,还不时探头张望一下。

赵纫兰想起丈夫说过的话,干革命工作是有危险,这些人肯定不是好人,丈夫难道真要出事吗?

从此以后,赵纫兰过上了担惊受怕的日子,家里再苦再穷她也不怕,她只怕自己不能与丈夫白头偕老。

李大钊也知道危险正在逼近,但他毫不畏惧,为了国家,为了老苦大众,他甘愿牺牲性命,只是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妻儿。

年春天,李大钊从广州开会回来,秘密商议国共两党组织、活动等重要事项。

看着丈夫疲惫的身体,赵纫兰既心疼又无奈。

不曾想到,就在这个时候,李大钊与赵纫兰的小女儿钟华患上了白喉,医治无效而不幸夭折。

小女儿钟华的夭折让赵纫兰痛不欲生,她把丧女的悲伤藏在心里,不想因为这件事增加丈夫的负担。

北洋政府对李大钊的行径越来越不满,他们决定下手了……

李大钊得知消息后,带着大儿子葆华匆匆离开了北平。

反动军阀不仅四处通缉抓捕李大钊,还派出了大量的军警到李大钊家搜查。

赵纫兰面对凶狠的军警,守口如瓶,坚决不吐露丈夫的行踪。

北平城里到处都是反动军警,这儿是再也呆不下去了。

赵纫兰带着孩子们回到了大黑坨,不想反动军警得知消息,又尾随而至,幸亏乡亲们的掩护,赵纫兰与孩子才逃过一劫。

可是李大钊和妻儿还是没有逃过北洋政府的天罗地网,年4月6日,赵纫兰与李大钊及子女都被捕入狱。

在狱中,赵纫兰与李大钊见了最后一面,她泪眼婆娑,真希望这是场噩梦。

年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时年38岁。

李大钊牺牲之后,赵纫兰及孩子被放了出来。

此时的赵纫兰还心存侥幸,希望丈夫尚在人间,可是到了第二天,当得知李大钊牺牲的消息后,受不了打击的赵纫兰立即昏死了过去。

赵纫兰无法接受丈夫离去的事实,她昏过去三次,每次都是刚被叫醒,又昏过去了。

中年丧夫,人生不幸,家境贫寒,泪洒衣衫。

李大钊就是赵纫兰全部的世界,现在他走了,赵纫兰真想随丈夫而去。

可是当赵纫兰看到年幼的儿女,想到丈夫嘱托时,她咬了咬牙,坚强地活了下来。

李大钊牺牲了,反动军警依然不肯放过他的妻儿,赵纫兰带着孩子们离开了北平,回老家避难。

年4月23日,在李大钊牺牲六年后,因为时局的变化,其灵柩终于被安放在了香山东麓的万安公墓。

年5月28日,赵纫兰参加了丈夫的落葬仪式,想到往日的点点滴滴,泪水像断了线的珍珠,流淌不停。

六年来的操劳,悲伤,思念让赵纫兰身心俱疲,她终于倒下了……

赵纫兰在临终前唯一的愿望就是与丈夫生同寝,死同穴。

年6月,为了纪念赵纫兰这位伟大而高尚的女性,及其为中国革命做出的突出贡献,中共河北省委决定追认她为中国共产党员。

作者简介一一婉儿(婉):一个喜欢读书,痴迷历史的女子,爱写文章的小女子。什么是好文章,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写文章就是写自己想说的话,想写的事。这就是我,一个尘世中的俗人,何愁深谷空,幽兰自飘香!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579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